规话名城 | 李国恩:我和洛阳名城的故事——洛阳涧西“一五时期”苏式建筑群保护历程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已走过40个春秋。
4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理念不断提升、力量不断壮大,保护对象不断扩充,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不断丰富。
40年来,一大批千年名城的守护者,秉承情怀与责任,发挥专业与技术优势,探索出了众多原创性、全局性、可复制、可分享的名城保护实践经验,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值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之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推出“规话名城”专栏,该专栏为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发起的征集文章,讲述学委会委员们守住变化中“不变”的文化根脉的故事。
本文字数:6301字
阅读时间:19分钟
作者 | 李国恩
原洛阳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原委员
提 要
建国初期的“一五”时期,是我国由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开始转入现代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历史时期,当时确定的全国八大重点建设城市是这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如何留住这个历史阶段的城市记忆,作为文化传承后人,是城市规划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洛阳早在1987年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就提出了保护涧西工业区优秀现代建筑的理念,并进行了艰难曲折、坚定不移、卓有成效的保护实践,最终取得获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理想结果,开拓了我国保护优秀现代建筑的先河。本文作者从亲身经历的角度记述了这个阶段的认识、思路、主要历程和工作失误之处。
一、前言
2013年3月5日,洛阳涧西工业区的第一拖拉机厂入口区、铜加工厂入口区、轴承厂厂前毛泽东主席塑像、生活区的2号、10号、11号街坊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前的2007年11月13日,洛阳市人民政府将它们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5月,涧西工业文化遗产街区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对千年古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工业城市洛阳来说,的确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喜事。我以为,最高兴、最激动的莫过于我本人。从1987年我编制《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见证,应保护一拖厂区入口区建筑群、生活区2号、10号、11号街坊建筑群到其被确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近20年的时间,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为其命运担惊受怕,为其生存呼号奔走。现在它们有了文保单位的名分,基本上不用再担心其安全问题了,20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一五”时期全国共八个重点建设城市,唯有洛阳有了这个理想的结果,这怎么不让人激动万分、喜极而泣呢?
有人可能会问:
一、互联网百度百科曾有文章说,“2006年涧西工业遗产正式进入洛阳人的视野”,怎么又说是1987年开始保护呢?
二、国家建设部2004年发文保护近现代历史建筑,国家文物局2004年发文保护近现代工业遗产,为什么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能够在1987年就提出保护涧西工业区现代建筑群呢?
三、国家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之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全国各地大量的居住小区被拆除改造为高楼大厦,洛阳涧西区的这几个居住街坊为什么能保留下来,直至被确定为文保单位呢?
大约七、八年前,孟津县石碑、霍村申报历史文化名村,一拖高副总工程师邀请我一起考察期间,他问我,涧西几处一五时期的街坊能保留下来,真不容易,这件事的背后肯定有高人出招、指点。我说,高总,你真是问到地方了,刨着根了。没什么高人出招,高人指点,最早提出保护思路,并且从事保护实际工作的人就是我。他又说,观念超前、高屋建瓴,不简单啊!在这几处“一五”时期苏式建筑群被确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后一次会议上,一位与会的区级领导同志说,是谁出的馊主意,把涧西几座街坊保护起来,弄得我们什么事都干不成。我当即回答说,国务院都把它们公布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了,还能说是馊主意吗?如果说是“馊主意”,“始作俑者”就是我。
我举前后两个事例,是为了说明我是唯一能回答前面所提三个问题的人。
二、认识
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共24座,洛阳是其中之一。国务院要求,历史文化名城都要编制历史名城保护规划。1985年,我去开封参加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学组召开的“全国六大古都保护规划学术研讨会”,会议决定,下次会议在洛阳召开,届时将评审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87年末,这项工作历史性的落在了我的身上,成立了由我为负责人,文物局苏健先生、重建工规划专业毕业生朱晓峰,还有刘跃进、张建慧共五人组成的规划编制工作班子。
按照当时要求和通常做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和保护对象,主要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古城、古树名木、风景名胜区的点、线、面保护,并不包含现代建筑的保护,尤其是洛阳这类古都型历史文化名城,夏、商、周、汉魏、隋唐各代都城遗址众多、规模宏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星落棋布,并有金元明清洛阳老城,需要保护的对象本已量大面广,非常丰富,在此基础上,能把优秀近代建筑纳入保护视野已经很不错了,何况涧西工业区是1954年及其以后才建设起来的现代城区,仅有短短三十年的历史,难说有什么保护价值,不应纳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保护范畴。这是当时大多数人的认识和思路。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尽管涧西工业区是“一五”时期及以后建设的现代城区,所有工业与民用建筑均为现代建筑,但它是现代洛阳城的起点,是洛阳进入建国后全国八大重点建设城市,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的标志,也是建国后国家发展历史阶段转变的象征,甚至是当时社会主义阵营存在的历史阶段的象征。因此,单从历史价值,就有充足的理由需要纳入保护视野,更何况涧西工业区规划总体布局、规划肌理、功能分区、节点设计等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建筑平面布局、建筑体型、形式、色彩等亦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
我当时还认为,城市如同一本书,书不可缺章断页,否则就没有了可读性。城市建设发展中,亦应留下各个历史阶段的痕迹,最终形成城市历史沿革的完整轨迹。这也是当时把涧西工业区纳入名城保护规划的重要原因。
三、思路
建国初期,苏联援华的156个工业项目,分布在全国56个城市,其中西安、太原、洛阳、兰州、成都、包头、武汉、大同因项目较多,被称为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一五”时期落户洛阳的有洛拖、洛矿、洛轴、洛铜、热电、407等六个项目,连同后续的洛玻共七项,其中前六个项目集中建设在涧河以西的工业区,沿建设路一字摆开,东西长达5公里之多。随着这些大厂的建设,拖研所、轴研所、七二五所、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院、第十设计院、炼油设计院等一大批部属科研院所也落户在涧西工业区,涧西成了以机械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和科研设计院所集中的城区,使洛阳由解放初期的消费城市一跃而成为以机械工业为主的新兴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洛阳市规划草图
(图片来源:1981年洛阳市总体规划)
1956年洛阳市涧东暨城市总体规划图
(图片来源:1981年洛阳市总体规划)
与大规模工业项目、科研院所相配套的是配置了相应规模的居住、商业、宾馆、餐饮、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行政办公等公共管理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用基础设施和公园绿地,其中规划居住街坊72个,完整建成了38个,成为一个完整的富有生命力的生产、生活、道路交通体系。
涧西工业区
(图片来源:当代洛阳城市建设)
如前所述,涧西工业区不仅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其层次清晰、职住对应、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布局结构,加之其独特的建筑材料、精湛的施工工艺,亦充分体现了计划经济的时代特征,具有典型的、特殊的科学价值。厂前区的宏伟壮观、居住街坊的围合式布局,丰富的空间塑造,各类单体建筑优美的建筑构型,合理的尺度比例,具有传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建筑形式与色彩,无不处处体现出其重大的艺术价值。从这个角度可以认为,涧西工业区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无价的艺术品,尽可能多的保留原貌,似乎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但是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它必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改造提升,变化更新,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因此,涧西工业区不可能全部原样保留下来,即使是较大范围的保护,也难以行得通。从另一方面看,不保护、不控制、放任自流肯定是不可以的,其结果必然是全部拆除改造,历史痕迹彻底消失,人们只能通过照片或者文字记述才能引起历史的联想,无疑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失望、遗憾的事。
如何才能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做到既不消失城市记忆,又不影响,甚至还能促进城市发展呢?当时的思路和办法,一是总量控制,二是择优保留。即确保精髓,舍弃一般,挑选少量最具代表性的厂区建筑群和居住街坊,其余绝大部分允许拆除改造,更新提升。一拖厂区入口建筑群、2号街坊、10号街坊、11号街坊就是在这种思路下列为保护对象的。
在涧西工业区大厂中,第一拖拉机厂规模最大,名气最大,影响最大,厂区入口区气势宏伟,独具特色,最具代表性。在一定意义上保留了一拖厂区入口区建筑群,就留住了涧西大厂的信息和形象。
一拖厂区入口区建筑群分布图
(图片来源: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成果)
位于武汉路的洛矿2号街坊,占地4.7万平方米,共有住宅楼15栋,其中原建苏式建筑10栋。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同志在洛矿任副厂长期间就住在4栋3单元202室。焦裕禄同志在洛矿工作九年,居住在2号街坊。该街坊规模虽较小,且有少量建筑拆除新建,但剩余的核心区域仍然布局完整,苏式建筑群特色风貌氛围浓郁。
二号街坊楼房分布图
(图片来源: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成果)
位于青岛路东侧的10号街坊,占地7.7万平方米,有苏式建筑17栋。当时是涧西诸多居住街坊中规模最大,格局保留最完整,周边围合式布局特色最鲜明,居住标准最高,建筑形象最好,各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居住街坊。
十号街坊楼房分布图
(图片来源: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成果)
11号街坊西邻10号街坊,占地4.3万平方米,该街坊规模不大,但其中的洛阳饭店却极具代表性,它由一主两副三栋建筑组成,红砖、红瓦、坡顶,建筑规模较大,建筑体型优美,尺度比例得当,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水平,可以认为是那个历史阶段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的代表之作。
十一号街坊楼房分布图
(图片来源: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成果)
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一拖厂区入口区、2号街坊、10号街坊、11号街坊四处苏式建筑群纳入保护视野的理由,充分体现了总量控制、择优保护的总体思路。
四、历程
1987年,完成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1988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学组在洛阳召开了“全国六大古都保护规划学术研讨会暨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评审会”,会议对洛阳名城保护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个好的规划,把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推进到揭示名城历史文化内涵的新阶段(后获得国家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
199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此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它是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保护的唯一依据。
1989年,洛阳成立土地规划局后,我任总工程师,副局长,主管全市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从此开始了涧西苏式建筑群保护的具体实践。我曾邀请与四处保护对象有关的一拖、洛矿、洛轴三大厂的基建处同志到市局开会,向他们宣讲保护规划的有关内容和要求,还多次分别登门拜访,和他们交流有关保护的认识和思路,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每一处苏式建筑群的保护都有故事。
一拖入口区建筑群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拖申请拆除厂区入口区正中的一层建筑,建高层办公楼。在我向一拖基建处的同志讲清不同意拆一层建高层的理由后,该厂主管基建的王副厂长又亲自找到了我办公室,让我说说不同意的理由。我主要说了以下几个层面意见:“一五”期间的涧西大厂是国家走工业化道路的的象征;在涧西的六个大厂中,一拖是大厂的代表;在一拖宏大的厂区范围内,入口区是一拖形象的代表。因此,入口区建筑群,不仅代表了一拖,也代表了涧西六个大厂,代表了涧西工业区,进而又代表了洛阳这座城市,甚至还代表了建国初期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历程,还甚至是世界社会主义阵营那个历史阶段的缩影。如果把它拆除改造了,面目全非了,意境消失了,新的高楼大厦还能代表谁?这个损失可是无法估量的。听完我一席话,王厂长立即表态说,李局长,你说的很明白,我听的也很明白,这栋一层房子不拆了,高层办公楼不建了,你完全可以放心。王厂长的这番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深深认识到大厂领导真是素质好、水平高。术业有专攻,一旦你讲清楚理由,他就立刻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实在是不简单。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不是这个结果,高层办公楼建起来了,原有的空间格局消失了,这个建筑群还能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吗?
一拖厂区入口区全景照片
(图片来源: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拍摄)
2号街坊
保护工作相对顺利。当初把2号街坊列为保护对象时,上世纪八十年代插建楼房已占三分之一,矿山厂曾以住房困难和已有一定数量插建楼房,保留意义不大为由要求继续拆旧建新,改造提升。在我向他们讲清楚其价值所在,尤其是指出2号街坊曾是习仲勋副总理居住工作过的地方,是焦裕禄同志生活过的地方,这一特殊意义是其他街坊所不具备的之后,该厂再未提出过拆除改造2号街坊的要求。
2号街坊4号楼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2号街坊住宅楼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10号街坊
10号街坊保护保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工作过程。最困难、最艰险的是2005年和2006年。当时,涧西区委、区政府要拆除10号街坊,建高层住宅群,作为推介项目在香港招商引资,中标单位做出了改造方案,市规划局曾多次提出反对意见,未取得成效。此时,涧西这几处苏式建筑群还没有文保单位的名分,有关方面也还未进行历史建筑或近现代工业遗产的认定工作,文物部门也无法介入,仅凭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为依据,扭转这种局面的难度极大。自1987年开始,保留了近二十年的10号街坊真正是命悬一线、岌岌可危。当时我已经离开市规划局领导岗位,在市新区办公室主管洛河以南城市新区规划工作,出于对城市的负责,出于对涧西苏式建筑群价值的认识,出于为保留它们付出近二十年的心血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2006年4月,我给市委、市政府写了一封信,讲清楚涧西街坊的价值、意义、保护历程,讲清楚保护利用10号街坊应该做些什么,我找了市内24位专家签字,复印后亲手送给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遵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市规划局又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我亲自起草了会议纪要,最终取得了理想的结果,挽救了10号街坊的命运。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10号街坊被确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之后,涧西区又以改善10号街坊居民居住条件为由,再次提出改造提升方案,该方案丝毫不考虑文保单位保护的基本常识,在街坊内部的建筑空间内,插建了多栋多层或小高层住宅楼,以此疏解原有楼内住户,美其名曰并未拆除原有建筑,而且保护了原有建筑。我提出一个问题,北京故宫建筑群中,有许多大的室外空间,可不可以在这些空间插建新建筑?回答说,不可以,因为故宫等级高。这次评审会我任主任委员,对这种严重破坏街坊平面及空间格局的方案,理所当然地给予了否定,使10号街坊又逃过一劫。
10号街坊总平面图
10号街坊鸟瞰图
10号街坊居住建筑
10号街坊居住建筑
(图片来源:洛阳市涧西区苏式建筑群(10号街坊)环境提升方案)
11号街坊
该街坊的主体建筑是洛阳饭店,它在涧西工业区建设过程中曾发挥过重大作用。随着时代进步,该建筑的规模和功能已不能适应新的使用要求。饭店经营方曾多次要求拆除后建高层建筑,均未取得规划部门同意。该建筑的坡屋顶是木结构,防火性能较差。本世纪初的一天,不知什么原因木结构屋顶突发大火,顶层烧光。经营方以此为由又要求拆除新建。在我作为专家组长的论证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不得拆除新建,必须按原坡顶形式予以恢复。现存的洛阳饭店,就是坡顶恢复后的实物。
11号街坊鸟瞰图
(图片来源: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拍摄)
11号街坊西北角楼
(图片来源: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拍摄)
前述这些具体的保护工作实例,仅是一些典型事例,基本上都是在1987年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到这些苏式建筑群被定为文保单位之前的二十年内进行的,由于文物部门无条件介入,因此也是规划部门孤军奋战的二十年。由于国家尚未提出保护优秀现代建筑的相关要求,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作为依据,也是工作难度最大的二十年。没有这二十年的执着努力和辛苦付出,这些建筑群早就被拆光毁光了,哪还有什么市保、国保单位可谈。洛阳是国内保护优秀建筑的最早开拓者和实践者,所取得的理想结果在当时的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中也是少有的。作为这个阶段保护工作的亲身经历者和实践者,我衷心感谢涧西相关大厂同志的理解和支持,衷心感谢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衷心感谢河科大等科研工作者后续开展的研究工作,衷心感谢市文物部门及上级文物部门卓有成效的文保单位申报和审批工作。最终的理想结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晶,我只不过是做了前期的、基础的、使其实体得以保存下来的、前提条件的工作。
92版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保留保护的居住街坊数量还可继续增加,还有些格局完整、具有代表性的街坊没有列入。在四期总规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我也建议将其纳入列为保护对象中了。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的单体建筑没有纳入保护保留范围,后期大多被拆除了,也带来了不少遗憾。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规话名城 | 张广汉:我与阆中名城的故事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话名城 | 吴俊勤:伴黄鹤舞九天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规话名城 | 周筱芳:我与绍兴名城相伴的30多年——历史街区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